![]() | 陳元宰烈士紀念亭位于云霄縣和平鄉(xiāng)通貝村烏山上。陳元宰烈士,1907年出生在云霄縣城關溪美街,1925年泉州培元中學畢業(yè),1926年參加北伐軍,在廈門投入工農運動,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與李聯星等同志到漳浦創(chuàng)辦醒民學校、組織農會、開展抗捐抗稅斗爭。1928年他典賣房屋土地做革命經費,并帶領父母和弟弟參加革命,為地下黨工作,在廈、漳從事通往中央蘇區(qū)秘密交通工作。1930年調往廈門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干事、……[詳細] |
![]() | 紅軍之家紀念館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車本村。車本村位于漳浦縣西北部,坐落在靖和浦三縣交界的尪仔石山的山脈中。這里山高林密,峰巖疊嶂,地勢險要,交通閉塞,遠離-統(tǒng)治中心,有利于紅軍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32年4月24日,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占領漳浦,成立漳浦縣革命委員會,在廣大城鄉(xiāng)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土地革命斗爭。車本村成為靖和浦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qū)域,先后為土地革命斗爭時期紅3團、中共漳……[詳細] |
![]() | 閩南第一所農-動講習所遺址武營箭亭位于漳州市漳浦縣綏安鎮(zhèn)縣實驗幼兒園內。1926年11月,當時隨北伐軍出征的廣州農講所第六屆畢業(yè)學員共產黨員李聯星、李鋒和黃昭明等人受廣東區(qū)委派遣,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汀漳道屬農運辦事處負責人的身份在漳浦開展工農運動。他們在城關成立中共漳浦第一個黨組織——閩南大校分校。同月,在北伐軍出征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漳浦各地農民協會得到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共產黨人李聯星等人到……[詳細] |
![]() | 醒民學校舊址位于漳浦縣長橋鎮(zhèn)丹井村葛后自然村。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駐漳浦的共產黨人轉到長橋鎮(zhèn)丹井村葛后自然村開展農-動。其中一批共產黨人,中共閩南特委委員、中共福建省臨委執(zhí)委李聯星和王占春、蔡永發(fā)等以辦農村夜校為掩護,進行整頓農會的工作,并在丹井村陳氏祖祠創(chuàng)辦醒民學校,他們根據農村中的現實生活內容編寫教材,并運用演戲和教唱方言歌謠等方式,形象地揭露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的狀況,啟發(fā)、提高農民的階級……[詳細] |
![]() | 馬坪農會武裝抗捐舊址位于漳浦縣佛曇鎮(zhèn)圩場楊氏祖祠。大革命失敗后,在漳浦開展工農運動的共產黨人轉移到農村,整頓農會組織,建立農村黨支部,繼續(xù)開展工農運動。1928年1月10日,漳浦馬坪農會千余名農會會員在共產黨人領導下冒著凜冽的寒風,高舉馬坪農會的大旗,揮動著“農民協會萬歲”、“反對煙苗捐”的小旗,帶著鐮刀、鋤頭、土-、土炮等武器,開往佛曇鎮(zhèn),包圍了煙苗捐征收處,在楊氏祖祠前向征收煙苗捐的國民黨軍第……[詳細] |
![]() | 中共漳浦縣委成立舊址位于漳浦縣馬坪鎮(zhèn)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馬坪中心校。大革命失敗后,漳浦一批共產黨人李聯星、陳元宰等在馬坪鎮(zhèn)后康村的馬坪育才學校以教學為掩護,宣傳革命道理,整頓農會組織,發(fā)展農民入黨,成立黨支部。1928年1月10日,在共產黨人領導下,馬坪農會向國民黨軍第11軍實行武裝--抗捐,揭開福建農民武裝反抗國民黨新軍閥斗爭帷幕。--農民遭到--,死傷數人。慘案發(fā)生后,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致函漳浦黨組……[詳細] |
![]() | 閩南紅軍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小山城村。1930年冬,陶鑄任中共閩南特委書記,組建閩南游擊隊,開展武裝斗爭。1931年8月9日,陶鑄在小山城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閩南紅軍游擊隊司令部”,并確定了一系列武裝斗爭的策略和方針。10月20日,應山城人民要求,閩南紅軍游擊隊鎮(zhèn)壓了惡霸捐棍吳補鼎和吳達木,這兩人在張貞強行攤派山城捐稅時,暗中增派私吞,對此山城人民恨之入骨。鎮(zhèn)壓了這兩個惡棍,群眾莫不……[詳細] |
![]() | 鄧子恢在浦尾村宣傳革命時住處舊址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象牙村浦尾自然村。1931年1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派鄧子恢來漳州,任務是轉變漳州游擊隊的單純軍事觀點,使游擊隊活動與群眾斗爭密切聯系起來。當時的漳州縣委書記李金發(fā)、游擊隊長王占春帶領的游擊隊,打仗勇敢,與群眾關系密切,但由于游擊隊的單純軍事行動,始終未能建立游擊根據地。鄧子恢在聽取匯報后,認為在遠離漳浦縣城約60里的靖和浦交界的小山城地區(qū),是建立……[詳細] |
![]() |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辦公遺址(中山公園內仰文樓)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延安北路與新華西路交匯處中山公園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仰文樓歷史上原是漳州府衙的后樓,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當時漳州知府魏荔彤為紀念朱熹任漳州知府時昌盛文風而將府衙后樓房改建而成,命名為“仰文樓”,此后成為漳州文人的活動場所。仰文樓原是二層0-式結構,占地900余平米,二樓東西兩側各有空中0-,十分精致。19……[詳細] |
![]() |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青年路東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新華西路216號東坂后基督教禮拜堂,F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舊址原是中華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會從石碼母會分出,在這里正式成立東坂后堂會,并建小禮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會日漸發(fā)達,會友增多,舊堂無法容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興建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大禮拜堂。1923年美國基督……[詳細] |
![]() | 1992年,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60周年紀念日,經報中央和省委批準,在芝山紅樓左前方建立“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原東路軍政委聶榮臻元帥題寫碑名。紀念碑造型新穎,寓意深刻。碑形采用抽象設計,主碑既像面紅旗,又像把尖刀,體現紅軍主體。它是根據毛主席的詞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柱其間”的含義設計的。主碑體由兩根人字形的臺柱支撐,象征著工農支持紅軍,三位一體。碑底座是……[詳細] |
![]() |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政治部舊址(漳州市委團結樓)位于薌城區(qū)勝利西路芝山南麓,芝山紅樓北側。這里原是漳州尋源中學教會牧師及高級教師住宿的樓房,樓內設備相當好,有電燈、電話、鋼琴、鋼絲床和全套的高級衛(wèi)生設備,F為漳州市委機要局辦公樓,占地近200平方米,坐西向東,西式雙層樓房,F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4月20日,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東路軍政治部設在此處,羅榮桓、宋任窮等在此辦公、……[詳細] |
![]() |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司令部舊址(漳州一中新華樓)位于薌城區(qū)勝利西路芝山東南麓,芝山紅樓東側,這里現為漳州一中“新華樓”。上世紀30年代,原來是福建省省立龍溪中學“干之樓”,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雙層磚樓。中間為大廳,兩側為教室,東西兩端各設樓梯。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省立龍溪中學關閉,校長及學校高層遠避廈門。東路軍司令部就設在此處,總指揮林彪,政委聶榮臻等在此……[詳細] |
![]() | “東吳事件”發(fā)生地舊址位于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fā)區(qū)東埔鎮(zhèn)東吳村和吉城村。1945年5月17日,黃國璋、林汝楠、葉良運率領省委、特委機關武工隊在南日島西戶村被國民黨省保安一團包圍時,閩中海上游擊隊隊長康國強聞訊派兵赴陣支援,擊退頑軍。此事被偽軍頭目發(fā)覺,成為偽軍頭目和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確認海上偽軍中有“-”分子在活動的直接證據,從而加強了對偽軍各部隊的控制和防范。5月18日,日軍從閩中沿海撤退后,偽“……[詳細] |
![]() | 閩中海上游擊隊駐地舊址位于莆田市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湄洲鎮(zhèn)寨下村寨下自然村。1940年冬,中共莆田縣委為了隱蔽精干,積蓄力量,先后派遣游擊隊員打入駐在閩中沿海島嶼的偽“福建和平救國軍”第一路軍第二大隊張?zhí)煺娌浚刂屏藗蔚诙箨牭牟糠謱崣,秘密組建閩中海上游擊隊,在黃瓜、南日、烏丘等島嶼建立了隱蔽的抗日基地,伺機開展打擊日偽頑活動。1944年11月,偽第二大隊從烏丘島南下直駛湄洲島,擊退駐湄洲島的國……[詳細] |